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
陈士瑜,男,汉族,湖北天门人。1934年12月17日生。蕈菌学家,菌史及菌类民俗学研究专家。
陈士瑜非科班出身,菌物学界的另类。青年时代涉足于文史领域,1965年受一篇题为《蘑菇》科学小品的影响,遂专心于此,历40年,自成一家。退休后成立“亚一菌文化工作室”。现为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河北大学兼职教授,新西兰天然药物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陈士瑜先生20世纪80年代承担首批星火计划“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加工”、“食用菌高效益生产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并应邀担任“国家科委农业开发中心星火计划”食用菌项目布点参谋:90年代参加任继愈院士主编大型科技史文献《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国务院文化古籍整理小组项目)菌类专著的整理;曾主持国内多家大型菌类保健食品公司的设计与系列产品开发。
陈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专心致志于菌史、菌类民俗学研究和菌文化知识传播,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手中国古代文献、文物中菌类文字和图像史料的系统整理,在没有外部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以一人之力,苦心经营,运用人类文化学和传统朴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古代菌类名物考订、史事钩沉、文献辑录、溯本探源、去伪存真、技术演进,以及东西方神菇崇拜的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科学普及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翼。围内外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从不鄙薄科普工作的意义。陈士瑜以毕生之力,热心于菌类科普工作。自1978年出版第一部菌类科学小品文集《菌类谈荟》以来,相继出版《食用菌生产大全》、《菇菌栽培于册》、《蕈菌医方集成》等16部专著,与他人合作的有《中国食用菌百科》、《中国药用真菌学》、《生物毒素开发与应用》等,并担任《食用菌生产新技术文库》等丛书的主编。在《中国科技史料》、《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菌类科学小品800余篇,尤以撰写科学小品见长,《光明日报》、《文汇报》称其作品“具有熔文学、史学、科学于一炉,文笔清丽的特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部分作品获国家和省级优秀作品奖,他还获全国和省“优秀科普作家”、“80年代有突出贡献科普作家”称号。目前即将出版和正在完稿中的尚有《文化中的灵芝》、《中同古代灵芝艺术精品图录》、《中国古代菌类史料》(初编)和《菌类的自然史与民俗学》等专著。近年来,他还立足于大文化的视角,先后与卯晓岚先生合作或个人主持国内外多家菌类博物馆、文化馆的设计,为面向社会普及菌类知识作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