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市场

专题报道

本文统计的供求数据来自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以及江阴、宜兴和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为本期有效数,经统一汇总分析,基本可以反映无锡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情况。

《无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显示,2023年1-2月全市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开局。2023年一季度,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人员142935人,同期进入市场寻找工作的求职人员共有110745人,求人倍率为1.29,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需求人数多于求职人数的态势。与上季度相比,受到今年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的影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打破了去年同期双下降的局面,分别增加了35107人和29530人,增幅分别为32.59%和36.36%;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33470人和36774人,增幅分别为30.57%和49.71%。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市场打破了2022年持续走低的局面,2023年一季度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求职者主动进入市场求职意愿强,供求市场十分活跃,已呈现出供求两旺的可喜态势。

第一、二、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依次为0.12%、65.95%和33.93%。与上季度和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6.14和2.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6.47和1.68个百分点。

各行业中,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居前三位,需求比重依次为60.57%、6.18%和6.70%。受到经济运行势头良好影响,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需求比重走高,分别上升了4.44和4.76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相比上季度基本持平,仅下降了0.0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2个百分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企业的需求人数为140615人、占需求总量的98.38%,机关、事业单位的需求人数为128人、占需求总量的0.09%。各类企业之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用人需求居前三,需求比重分别为51.55%、13.12%和11.02%。与上季度相比和去年同期相比,有限责任公司的用人需求分别上升了1.47个百分点和10.25个百分点。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比上季度上升了近两倍。与上季度相比和去年同期相比,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2.89和2.95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供不应求的缺口最大,求人倍率分别为1.39和1.42。各职业大类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是供求主体,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44.99%和19.30%,求职比重分别为40.42%和19.35%。与上季度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需求比重上升了3.99个百分点,求职比重增加了0.10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除了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以外,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其他各职业类别的求职需求比重均呈现小幅上涨的态势,人力资源市场供给较为充足,求职意愿较为主动。

求职人员中,本地失业人员和外埠人员是两大求职主力,分别占求职总量的51.28%和32.79%。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增加了8.58个百分点;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46个百分点。

89.31%的用人需求对年龄有要求,青壮年是需求主体, 16-2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32.86%、25-3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41.13%。81.81%的用人需求对文化程度有要求,大专文化组的需求比重超过上一季度,跃升至首位,为22.99%。54.04%的用人需求对技能或职称有要求。求职人员中,男、女求职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3.10%和46.90%。16-34岁的青壮年是求职主体,16-24岁者的求职比重为34.68%、25-34岁者的求职比重为42.88%。高中文化者求职最多,求职比重为30.59%。75.32%的求职人员具有某种技能或职称。

今年1月起,无锡开展2023年“创响江苏”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活动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主题,采用了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职业指导云课堂、就业援助等多种服务手段,全方位稳就业促就业。截至3月底,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加大马力开启线下线上双招聘模式,为期三个月的2023年无锡市“创响江苏”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共举办现下招聘会25场,1200余家次企业参会,采集岗位3.2万个次;累计举办直播招聘会25场,服务企业近150家次,推荐岗位8500余个。“无锡云聘”抖音平台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增加粉丝5千余人,观看人数达70万次。

进入二季度,预计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总量保持稳步回升状态,求人倍率运行在1.2左右,市场仍呈现出劳动力需求略大于供给的态势,求职人员的择业压力相对缓和。各行业中,制造业用人需求将继续以“领头羊”的身份带动我市人力资源供求市场逐渐回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继续保持小幅增长,预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将基本持平。各类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将有所下降。求职人员中,预计外埠人员的求职数量将进入下降通道,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人数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虽然供求总量性矛盾相对缓和,但结构性仍将长期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中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缺口仍将存在。

随着经济回暖,企业尝试转换思路,从雇佣方式上改变企业的用工结构和用工关系,通过岗位结构调整,以更加灵活、弹性的工作方式,将适合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中。因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让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灵活用工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企业对于传统公司架构的依赖,很多企业也在转型成为平台型企业,对于用工的包容性正在变大,灵活用工正在成为企业需要的一种新型业态。层级雇佣将会被平行协作所取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追求小而精,各自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线上灵活用工平台进行合作完成工作需求。进而帮助企业提升劳动力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应对2023年企业用工的新趋势。

第一、二、三产业的需求人数依次为171人、94267人和48497人,需求比重分别为0.12%、65.95%和33.93%。与上季度相比,第一、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0.06和6.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6.47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需求比重上升了2.42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0.56和1.86个百分点,总体较为平稳。

各行业中,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居前三位,需求比重依次为60.57%、6.18%和6.70%。由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势头良好,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需求比重走高,分别上升了4.44和4.7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用人需要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跌出前三位,位居第四;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2个百分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显示,2023年1-2月,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开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从工业产销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4.0%。装备制造工业中的工业锅炉、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同比分别增长7.6%、7.0%;消费品工业中的合成纤维聚合物、家用电热水器、化学纤维、电动自行车同比分别增长136.5%、20.1%、9.1%、6.8%。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9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工业投资174.14亿元,同比增长5.8%。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4.1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00.99亿元,同比下降8.6%。

多项数据表明,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尤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体制造业已经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制造业作为我市经济的“压舱石”,直接影响到用工市场的加速回暖。相反,人力资源供求市场的活跃度也释放出经济回升的鲜明信号。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互为印证、互为补充。

一季度,企业的需求人数为140615人、占需求总量的98.37%。各类企业之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用人需求居前三,需求比重分别为51.55%、13.12%和11.02%。

各职业大类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是需求主体和求职主体。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44.99%和19.30%,求职比重分别为40.42%和19.35%。受到经济回暖影响,与上季度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需求比重增加了3.99个百分点,求职比重增加了0.10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除了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以外,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其他各职业类别的求职需求比重均呈现小幅上涨的态势,人力资源市场供给较为充足,求职意愿较为主动。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供不应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求人倍率分别为1.39、1.42和4.04。

【注】关于求人倍率的计算:表中“无要求”一栏数据,已按照表中实际各职业的需求比例分别加权入各职业求职人数,然后,再以“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加权分配后的各职业求职人数未列入本表中。以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表中“无要求”一栏处理方法同此表。

从求职人员的类别看,本地失业人员和外埠人员是两大求职主力,分别占求职总量的51.28%和32.79%,本市农村人员占5.95%、在业人员占8.71%。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增加了8.58个百分点;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46个百分点。

求职人员中,男、女求职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3.10%和46.90%。与上季度相比,男性求职者的比重下降了0.20个百分点,女性求职者的比重上升了0.20个百分点。从历年来看,求职人员的性别结构均较为稳定。

青壮年既是需求主体,也是求职主体。16-2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32.86%、求职比重为34.68%;25-3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41.13%、求职比重为42.88%;35-4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12.24%、求职比重为17.45%;45岁以上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为3.08%、求职比重为4.99%。与上季度相比,16-24岁年龄段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1.32和0.43个百分点;35-44岁年龄组的需求比重上升了4.51个百分点,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0.82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45岁以上年龄组的求人倍率最低,仅为0.80。2023年一季度,四个年龄段的求人倍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渐趋平衡。

各文化组中,高中文化组的需求比重为22.53%、求职比重为30.59%,大专文化组的需求比重22.99%、求职比重为27.95%,大学文化组的需求比重为19.69%、求职比重为22.77%。与去年同期相比,高中文化者的需求明显回落,下降了8.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专、大学、硕士及以上的需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需求明显提升。

54.04%的用人需求对技能或职称有要求,其中,23.74%的用人需求对技能有要求、30.32%的用人需求对职称有要求。75.32%的求职人员具有某种技能或职称,其中,29.87%的求职人员具有某种技能,45.54%的求职人员具有职称。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伴随着一季度求人倍率总体趋于平衡,高级技师、高级职称等缺口较大的用人需求得以填补。